关于”大历史在线“网站
大历史在线网站的创始人是卜可,一位大历史爱好者,(显然)也是一名IT技术专家。除了自己去学习和感悟外,他致力于将大历史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创立网站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个新兴的学科,并为大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的过程中,提供些许微小帮助。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网站。
在这里我们尝试讲述一系列从“时间开始到结束”,其间所发生的那些和我们相关的故事。网站的建立初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所著的《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因此我们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这部著作。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历史学家,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大历史”(Big History)理论,现在是“大历史”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国际大历史协会主席。
可以认为,《大历史》相关的系列书籍是一套开创了一门全新学科的著作。它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史学,因为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过去,以及过去的延续——未来。传统史学通常注重于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而大历史更关注于整个世界,包括宇宙万物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力图在这个宏大的基础之上来理解人类文明的根源和未来。
为此,大历史希望将宇宙的起源、星系的形成、行星的诞生、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物种的进化、人类文明的兴起,甚至未来的宇宙史在内的等等诸多领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展示这些抽象事物在时空中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什么世界是现在这个样子?
请注意,大历史并不打算从哲学角度去探讨类似的问题,因此探索的过程也许会更加轻松有趣。大历史强调整个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来龙去脉及关联,涵盖了从大爆炸到今天,以及未来的历史过程。为了在整个历史体系中探索人类及社会的起源、演化和变革,大历史会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等。需要知道的是,这些不同的学科,都是由相关的学者们在相当晚近才建构起来的。基于这些成果,与以往相比,现在的我们可以更精确、更详细来描绘这个世界。因此,当前是各种历史研究的革命性时刻!
也许我们可以打破地域、种族和文化的界限,开始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为整个人类寻找相同的文化共性,为全人类赋予一个相同的历史认知和认同感。当然,这是“大历史”这门学科的初衷,对此,网站的作者是非常认同的。
在这个网站中,我们也将尝试采用这种新的、大历史的视角去看待过去,从我们所知最遥远的时代开始,为大家呈现“万物的历史”。
什么是大历史?它与传统的史学类型有何不同?
“大历史”试图建构关于“整个时间”的历史,它回溯到宇宙的开端,并将此后发生的重要事件串联起来,让我们得以从一个最为广阔的时空视角来理解我们的文明,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大历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或者地球的过去,而是整个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我们将会回溯一段旅程,它始于大约 138 亿年前的大爆炸和宇宙的出现(即宇宙学标准模型)。大历史吸收了宇宙学、地球和生命科学,以及人类史等诸多领域的成果,并且把它们组合到关于宇宙、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一普遍性的历史叙事中来。
与传统的史学不同,大历史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以及人类学等等,它将理论物理学意义上的时空纳入到历史体系中来,从而在一个最为广阔的范围内去探索人类(及所在世界)的起源、演化,和变革过程。与传统的史学不同,它们更侧重于某些特定领域的历史事件研究,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而大历史更关注于整个世界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力图理解人类文明的根源和未来。大历史强调整个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来龙去脉及相互关联,涵盖了从大爆炸到今天的历史过程。或者认为,大历史试图将历史的含义赋予了那些曾经孤立的各种学科,使人类的认知尽可能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让我们站在一个之前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去理解世界和我们现在的状态。
我们有可能讲述一个关于整个过去的故事吗?
与 20 世纪早期相比,我们现在的确有更强的自信心来讲述一个关于整个过去的故事。当然,这些讲述需要以科学和理性认知作为基础;现代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等学科的成果,也都为这个故事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和材料。
比如,借助精密计时革命(为一系列过去事件定年的新技术),从20世纪中期开始,很多用于测定过去年代的新方法,比如“放射性测年法”、“碳-14纪年法”,“基因测年”等,使我们能够为文献未曾记载的事件提供确切的日期。
借助这些技术,我们能够测定各种动植物化石、早期人类遗留物、各种地质堆积物的年代等,并使它们相互关联在一起;我们还能演算出地球、太阳,甚至宇宙的年龄,我们现在(2023)知道宇宙存在了大约138亿年(从奇点算起);另外,通过基因测年,我们也能相对精确地推算出已知生物物种的存续时间以及它们复杂的演化过程:比如,作为人类分支的智人(即我们,人属下唯一现存的物种),诞生于25至20万年前的非洲。
尽管还有很多灰色地带、尽管随着更多的证据和资料的发现,(关于这个世界)故事的内容也肯定会不断的被更新,但是就现在(2023)来说,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是的,我们现在可以非常自信的讲述一个关于整个过去的故事,一个包括时间、空间,生命和万物的历史,这个故事也会延伸到遥远的未来史。
理解万物的历史为何重要?
包括人类的万物构成了宇宙,如果我们的宇宙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就意味着它有自己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也嵌入其中。尽管从时间跨度来看,人类的存在相对于宇宙来讲微乎其微,但是人类的意识却赋予了“历史”这个概念全部的含义。人类需要从历史中去发现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并尝试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狭义的历史指的是人的历史,更确切地说,这些历史所讲述的大都是关于人类精英,特别是王侯将相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思想事迹,他们的王国与战争等等。遗憾的是,即便被称之为精英,可实际上他们对自己曾经表演的舞台也知之甚少:为什么两河流域能够出现已知最早的农业文明?强盛的希腊城邦为何被边缘地带的马其顿轻易征服?始皇帝“千秋万代”的帝国为何只存在了十多年?为什么是欧洲征服了美洲而不是相反?
从欧亚非大陆到美洲的尽头,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不计其数的人类文明(或文化)被掩埋在厚厚的陶土和泥沙之下。而产生这些文明的人类社会,在精英阶层的引领下(夹杂着生存的渴望和进取精神,以及少不了的野心与欲望)也在不断地产生和消亡:征服者的铭文很快就模糊不清、雄伟的殿堂刚搭起便轰然倒塌、帝国的边界不等画好就被邻族的战马踩的面目全非;一切就好像是孩童的贴纸、积木和涂鸦。而底层人们的生活历经千年也没有多少变化:人类史中绝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平凡的辛勤劳作中庸庸碌碌,一代代的重复着与祖辈相同的岁月。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人们对自然环境、历史规律等等因素,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塑造方式等,几乎一无所知。
18世纪晚期开始,地质学家、天文学家,以及生物学家们开始意识到(可以看作是第二次认知革命的开端吗?第一次认知革命将人类从一种平凡无奇的动物带到了生物链的顶端),过去与现在完全不一样,而他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人类需要解释世界为何、以及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于是,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都成为了历史性的学科。
精密计时革命允许我们为史前文明、生命有机体、地球,甚至宇宙的过去创造一张精确的时间表。1953 年 DNA 结构的发现,使得人们可以更精确地(与以往相比)考察和解释生物物种的演化过程和年代。在地质学领域,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范式即板块构造论表明,地球表面在过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它也有助于解释地球如何、以及为何变化。最后,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也让大多数天文学家相信,宇宙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随后,通过理论物理学家们所构建的标准宇宙学模型,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我们世界的演变始于大约 138 亿年前的大爆炸“奇点”。
对万物历史的理解,本质上是对我们自身的理解,人类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尽管这些问题目前看来,恐怕不可能有确切的答案。但对这些涉及到世界本源问题的理解程度,本身也是文明成熟的标志之一。因为这些问题的背后,还会涉及到人类方方面面的知识,包括了来自哲学的、人文的,或者自然科学的认知。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探索,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去实现的;因此不管怎样,历史都是人类的经验,人类也必须通过历史才有可能看清世界的现状和未来!
为什么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放在一起研究至关重要?
因为一系列科学突破与精密计时革命相互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使得科学本身对过去更加感兴趣。在20世纪,宇宙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都变成了具有“历史性”的学科,因为它们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内容都具有不同的性状。
18 世纪晚期之前(即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或中国的乾隆皇帝的时代),人们普遍以为,自然世界自诞生以来就很少变化。天文学家认为,恒星和星系始终如一。地质学家认为,即便地貌会发生微小变化,整个地球依然如故。包括现代生物分类体系奠基人卡尔·林奈在内的大多数生物学家也认为,今天的生物物种与地球诞生之初繁盛一时的物种没什么两样。甚至到了爱因斯坦的年代,人们眼中的宇宙也不过是银河系的范围,并且主流观点都认为,宇宙是静态不变且没有历史的。
卡尔·冯·林奈(Carl Linnaeus,1707-1778),瑞典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冒险家、生物学家,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将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其中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但事实上呢,从17世纪晚期开始,地质和生物学领域就已经出现了能够引发强烈质疑的新发现。比如,世界各地普遍分布的三叶虫(此物种早已绝迹)化石、高山(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山顶上分布的海洋生物化石等等。
因此,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家们已经完全意识到,过去与现在是不一样的!于是一个主要的挑战便出现在现代科学家们面前:世界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这是一个庞大的命题。仅仅依靠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光靠历史学家们的努力,那么人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这些发现,以及背后隐藏的原因给出更为科学且合理的解释。
于是,包括天文、物理、地质,生物等,这些学科都具有了历史的属性;突然间,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方式去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现在能够研究的对象,也早已不在局限于过去区区几千年的人类史,而是要包括十亿、百亿年前的过去!
历史突然变“大”了,它扩展到了整个生态圈、地球以及宇宙和未来,变成了我们不可以回避的历史任务。